教育叙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教育叙事

我带经典进课堂

发布时间 :2017年05月25日 10:39   编辑 :王丽娜   点击:[]   来源:小学教导处

其实,早在全国上下提倡经典诵读之前,我已经把中华传统文化带进课堂了——这得益于满腹诗书的父亲。在我呀呀学语的时候,父亲就开始教我念《中国古代童蒙读物》,《三字经》、《弟子规》、《名贤集》,甚至《女戒》,虽然根本不懂其中含义,我却能摇头晃脑地完整背诵。古诗词就更不用说了,上小学的时候,我会背的古诗词比老师还多。这些读物真的像涓涓细流,使我在不知不觉中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兴趣,并且把这个兴趣传染给我的学生。  

我经常对孩子们说,我们的中华文化是最美丽、最灿烂的文化,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比拟。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我们的古诗文是多么优美,美得让人回味无穷,即使形容一个人长得丑,那语言中也充满韵味——挖苦满脸络腮胡子的:“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讽刺额头长得高的:“未出厅堂三五步,额头先到画楼前。”优雅中含着幽默,既是善意的调侃,也显出无限才气。  

作为老师,我们不正是想把学生培养成儒雅知性的人吗?而传统文化就能起到这一作用。我中华泱泱大国,一度引领世界五千年,靠的就是璀璨悠久的历史文化。唐诗的浑厚广博,宋词的清雅委婉,元曲的朴素悠长,读起来全都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小孩子诵读。所以,自从当了老师,我就把中华经典引进了课堂。我领着孩子们背诵诗词,背得多了,根本不需要专门去讲解含义,而是以游戏的方式,给他们设定一个场合,让他们猜猜在这样的场合,可以利用什么样的古诗词。  

虽说是开卷有益,但我发现,许多孩子不会选择读物,他们读的书以红火热闹为主,甚至是一些内容低俗的漫画书。于是,我干脆拿出一节阅读课,指导孩子们进行经典诵读。我为他们讲解《弟子规》,每节阅读课讲解五句,并且要求他们背会。几年来,除了有特殊要求的英语课,只要上课铃声响起,孩子们都是边拍手边背诵《弟子规》,在背诵声中走向座位。他们不只是背会了《弟子规》,而且把其中的内容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不管什么时候见了任何一位老师,他们都会很有礼貌地问好;即使刚刚因为做错事被我批评,转身离去时也会恭恭敬敬地对我说“再见”;他们懂得感恩,理解父母的辛劳;他们知道珍惜大自然的馈赠,知道“衣贵洁,不贵华”,能做到不挑吃穿……  

我向来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了解祖国历史,这样才能增加民族自豪感。所以在课堂上,我抓住一切机会,从相关的课文进行拓展,或者每周专门抽出一节课作为“历史讲堂”,向孩子们讲述中华历史。我给他们讲每一个朝代的更替,讲春秋战国时纷乱的局面,讲秦朝既有暴政也有功绩,讲两汉的强盛与衰亡……孩子们知道了诸子百家,知道了“三家分晋”,知道了青冢的历史,知道了唐朝的广博,知道了屈子的傲骨,知道了苏武的气节……在我的讲述中,他们了解了祖国的历史,了解了祖先的美德,在感到骄傲的同时,也知道传承祖德是自己的责任。我也给他们讲我们曾经有过的百年耻辱,让孩子们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在我的讲述中,他们时而兴奋,时而悲叹,时而自豪,时而愤怒,情绪随着那段已经消逝的历史而变化,下课铃响了还不让我走。一位家长告诉我,孩子特别爱听我讲中华历史,上课铃响起时甚至激动得双腿发抖。  

多年前就有同事问我,给学生讲述这些知识、教学生背诵这些内容有什么用?考试不涉及,有必要学吗?有用,真的有用!我们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走进生活、走进社会。中华传统文化既教会我们自然知识,如“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也告诉我们伦理道德,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更是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山水诗、田园诗中的美景,送别诗、思乡诗中的真情,无一不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孩子长时间被这样的内容所熏陶,肯定受益匪浅。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传统文化已不再适合当今社会,有的甚至是糟粕,所以我们要进行“扬弃”,这就需要老师来选择合适的内容。  

我常常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在游戏玩耍时不再粗野,他们讨论历史事件,他们互相对对子、写诗填词,虽然对仗不够工稳,虽然平仄不够讲究,虽然句尾不够押韵,但已经显示出浓厚的兴趣——这也正是我的目的。 

李立       

上一条:表扬的力量
下一条:优雅与独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