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馆校共建】博物馆课程进校园 内蒙古博物院在我校开设“行走中的博物馆”系列课后服务特色课程

发布时间 :2023年04月06日 11:07    编辑 :赵静   点击:[]   来源:信息来源:德育处 贺晓静 审稿:陈茜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文件精神,落实“双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内蒙古博物院打造“行走中的博物馆”教育项目“探寻共有精神家园”系列博物馆课程。本学期我校邀请内蒙古博物院讲解员为学生开展课后服务特色课程,课程主要以“内蒙古地区多元文化特征、民族交流融合的文化遗产”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实现校内外衔接,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与情感认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探寻共有精神家园”课程

“探寻共有精神家园”系列课程遵循“重体验、重参与、重过程”原则,将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特点相结合。以内蒙古博物院“远古世界”“亮丽内蒙古”“草原神舟”展厅为主线,围绕动植物资源、生态环保、航天科技等主题进行课程开发和讲解。

一起去考古

3月24日,内蒙古博物院的讲解员带领学生们“一起去考古”,讲解员以“洛阳铲”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引出“什么是考古”“到哪里考古”两个问题,带领学生们走进遗迹挖掘现场,跟随考古学家的足迹,探秘文物的诞生。讲解员向学生们展示了考古时使用的工具,以及对出土文物进行简单的判断和分类。通过讲授、现场演示、互动体验等形式使学生们初步了解考古的相关知识。

走出蛮荒时代

3月31日下午,讲解员带领学生们又穿越到了原始社会,了解石器的演变过程。原始人类掌握了很多打制石器的方法,用不同的敲击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工具,经过加工的石头还可以当作武器,特定的石头可以生火。在戴好防护工具后,学生们也体验了制作石器的过程。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们学习到了制作石器的过程,感受到人类祖先的聪明才智。

“行走中的博物馆”课程唤起了学生们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们对文物的保护意识,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学生们与博物馆的距离更近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们的文化认同感和爱国情怀。

上一条:春日暖阳沐心间 交流互学扬风帆——农大附校第一批赴巴拉贡学校交流学习活动圆满结束
下一条:【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 赓续红色血脉”——农大附校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