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应该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最有趣味性、最生动灵活的课程。但应试教育很多的时候把语文和记生字、背解词、背文学常识、背文言古诗甚至背答题技巧、作文范文等联系在一起,使课堂进入模式化程序,死气沉沉枯燥乏味,逐渐使学生丧失了学语文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语文学习成功的催化剂。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可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取得效果的关键之所在。
首先,教师要用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
俗话说:打铁还得本身硬。现在的学生有大量的教学参考书,不满足于课本上的表面知识,因为他们认为如果只是简单复述课本知识他们也能够做到,从而不在乎教师在讲台上的“口若悬河”。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须用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用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感染学生;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吸引学生。让学生信服,这样学生的潜能也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切身感受到老师就是老师,让那些原本“心比天高”的学生“俯首称臣”。教学工作也能够得以顺利开展,教学质量也就会得以提高。教师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健全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所以我们应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丰富课堂的情感内涵。
语文教师的施教对象,不是工厂里听凭处理的原料,而是活生生的青少年。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的海洋,从来没有平静过。他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渲泄。教师必须投入丰富的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情感场”。教师丰富的情感磁石吸针般的吸引学生,他们便会忘我的投入学习,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事实上,语文教材大多情文并茂,特别是新教材,有很多文学作品深入人心。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收放适当,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的情感感受,将课本与社会、人生的大教科书联系起来,让课堂充满时代信息,扩展学生的视野,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满足信息时代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其素质的全面发展。
其次,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
人格魅力是教师征服学生的重要因素。我曾教过的学生特别喜欢他们班上的一位数学老师。就因为这位老师非常正直。每次升旗,他总是和学生站在一起,和学生一起唱国歌;每次劳动,总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对贫困学生常常慷慨解囊,对成绩差的学生从不讽刺挖苦,对名利淡然处之。要求学生做到的,他首先做到,就冲这一点学生就佩服他,喜欢听他的课,这因为他有人格魅力。常言道:“艺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举止言行无时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低素质的教师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就道德素质而言,教师应做到人为本、德为先,以自己高尚的品质、良好的修养与人格去感化、影响所教育的对象,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严谨地治学,勤奋地工作,无私地奉献,对学生必然产生一种无声的教育。通过各种渠道,营造一种氛围。通过课堂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及未来的生存观教育。通过平时的言行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养成教育,在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时,杜绝简单粗暴等现象,使学生在学校能感到集体的温暖,对教师产生敬慕的感情。教师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他们的说教在学生那里就会掷地有声,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再次,要用灵活的方法丰富课堂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教媒体正逐步走入课堂。多媒体课件以其“图文并茂、声像毕现、动感无限”的课堂优势,深受教师、学生的喜爱,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诸多不足之处,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通过三张幻灯片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张幻灯片,设置情景,播放音乐《月牙泉》,画面:碧水、黄沙、人的眼泪在流淌。通过这个情景设置,凝聚了学生的思维,导出了课堂探究的问题,让一个本来与大家相隔甚远的事物如在眼前。第二张幻灯片是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屏幕最上方显示“今昔对比”四个大红字,屏幕左上角出现过去的罗布泊画面,旁白文字:昨天的罗布泊是牛羊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屏幕相对的右下角出现今天的罗布泊画面,旁白文字:今天的罗布泊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小溪,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的生命禁区,且文字呈红色,没有伴任何音乐。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今天的罗布泊和过去的罗布泊有如此大的区别,原因是什么?第三张幻灯片是拓展,教师采集了破坏环境、破坏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等方面的最新素材,制成了连环画,从学生眼前掠过。老师总结:昨天的罗布泊已离我们远去,但今天“罗布泊似的悲剧”却依然在我们身边上演。这个课例简洁明了,多媒体的使用恰到好处。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强化了学生的语音听说训练。
课文朗读音频素材是朗读等语言专业工作者经过认真揣摩、反复推敲后制作而成的优秀语言作品,它用准确、响亮、清晰的有声语言转换了书本上的文字语言,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文章的语言、节奏、格调以及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旨意,且具有可重复操作性,从而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学有标准,学有兴趣。在纯正的普通话语言环境熏陶中,学生较容易学好普通话,也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例如我在教学《吆喝》一课时,文中介绍的旧北京城的吆喝声对于我们这里的农村孩子来说,掌握其语言特点就有些困难,更不要说能有感情、绘声绘色地把它朗读出来了,所以教学时,我事先从网上下载了一些旧北京城的吆喝声,然后又让学生听了课文的朗读示范,学生们竟然能够绘声绘色地读出文中所列举的吆喝声的味道了,使这堂课收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二、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导入新课之前或是进行拓展延伸时,我喜欢让学生听一些歌曲或是音乐,从而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学《智取生辰纲》这篇小说时,我先让学生听《水浒》的主题曲,学生们一下子就被带入了小说中创设的社会环境之中,再来学习小说,把握人物形象就比较容易了,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还如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致女儿的一份信》时,教材安排这一课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体会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分析完整篇文章之后,我让学生听了一首歌曲《最浪漫的事》,在优美的旋律之中更强化了学生对爱情真谛的理解,他们说的时候也就能侃侃而谈了。另外,在学生朗读某些优美的散文和诗歌的时候,再配上恰当的音乐,就营造了浓厚的氛围,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利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调动兴趣
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演讲、访问、朗诵会、故事会、课本剧表演、作文竞赛等等。开展丰富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众所周知,学习语文要听、说、读、写四者并重。初中学生年龄小,知识面还比较狭窄,口头锻炼机会不多,然而求知欲强烈,又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希望引起别人注意。为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满足学生心理要求,培养其独立性,适应新教材能力培养的需要,我在教学中试着开展了课前三分钟演讲。试讲一段时间后觉得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学生们也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朗读竞赛、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作文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教《皇帝的新装》时,讲课前我提前把表演的任务布置下来,并且向学生讲明,要求他们寻找合适的搭挡,还可以适当发挥,但不能脱离主题。等学生表演完了,我让其他学生点评,在此基础上,我再把课文中的重点稍加点拨,学生基本上理解了全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且能使学生深切的感受到语文学习中的乐趣。除此之外,我还用了比较学习法,效果也很好。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语文课常听常新,百听不厌,从而就更加喜欢语文课了。
总之,语文老师要多结合时代的要求,经常“充电”,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高尚的人格和灵活的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集思想性、情感性、幽默性于一体,使学生觉得上语文课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进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