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化 >> 办学实录 >> 校友风采 >> 正文

校友风采

轻盈数行字,浓抹一生人 ——写在内蒙古农大附中转制20周年之际

发布时间 :2022年09月20日 09:50   编辑 :闫月霞   点击:[]   来源:彭 静

轻盈数行字,浓抹一生人

——写在内蒙古农大附中转制20周年之际

彭 静

接到学校的电话,甚是欣喜,转眼间,我的母校——内蒙古农大附中转制已经整整20年了。曾经在校园里欢笑、奔跑、流汗、努力的日子,犹如涓涓的细流,缓缓地涌入眼帘,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个个跳跃的片段,此时都历历在目,可以触碰、可以感知,它们是那样温暖、亲切,仿佛将年近四十的自己带回到了十几岁的童年。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算起来,我还是母校转制前的学生:1988年9月入校,母校当时叫做“内蒙古农牧学院子弟小学”。我们班有30多个学生,男女比例基本平衡,大都是附近单位职工的孩子。母校的老师是除了家长以外我们接触最多的人。当时学校规模不算大,一个年级只有两个班,一门课的老师同时带着两三个班级,全校也只有二三十位老师,所以师生之间都比较熟悉。每位老师都那么亲切、和蔼,在楼道里、校园里见到我们都会主动打招呼。那时,谁要是能让不带本班课程的老师叫出名字来,在我们心里就是一件“特别光荣”的事。或许,就是这份光荣,让我心甘情愿地、快快乐乐地当了六年的学生干部,认遍了学校大部分老师,更获得了他们的鼓舞、肯定和激励。

六年的小学生活中,对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两位语文老师,一位是梁淑芳,多年前退休,现值古稀之年,儿孙满堂;另一位则是王凤玲,现任农大附中的副校长,业务精干,为人直爽,颇具领导风范。说起来,我的求学和工作经历都与“语文”有着难以割舍的渊源。我的启蒙老师便是梁老师,她教我们语文,从一年级教到三年级。梁老师的语文功底很扎实,拼音、词汇、语法,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现在看来,她当时独特的反复记忆法对我影响颇深、让我受用终身。2018年我考取了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当时有一门关于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的测试,来自祖国各地的122位教师中,只有3人满分,我就是其中的一个,而且还是非中文专业教师,受到了国家汉语委语用所领导的点名表扬。其实自小学学习过拼音后的二十多年里,我再没有特意学过拼音,但却有如此的成绩,是和梁老师扎实、科学地教法分不开的。所以当我在北京捧着一份好久没有获得过的满分试卷,竟然第一时间想起了启蒙恩师梁淑芳,眼眶噙满了泪水。

四年级至六年级的语文课,我们特别幸运地由王凤玲老师一直讲授。语句、阅读、作文,是我们当时的语文学习重点。我在王老师的讲授下,开始懂得什么是主题、什么是照应、什么是中心思想,甚至什么是狗尾续貂。这些写作的基本知识在她讲解透彻、鞭辟入里、深入浅出地分析中,让我印入脑海、刻于心中。在我看来,她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写作知识,更激起了我对文字的热爱、对墨香的渴望。于是,作文总是能够获得老师表扬的我,有时也会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有一次,在一篇我“想当然”地以为要受到表扬的作文中,竟然把“眼镜公司”粗心地写成了“眼睛公司”,一字之差地笑话让我与理所当然的与“表扬”失之交臂,而更加清楚地记得王老师当时注视着我的恬淡而坚定、善意而严格的眼神让自己无地自容。我忍住满眼的泪水,露着微红的双颊,回到座位将“眼镜”一词狠狠地抄写了一百遍,这恐怕是我童年学习阶段对自己“最残酷”的惩罚。当我拿着这“一百遍”再次走到王老师面前时,她惊喜而又欣慰地笑容使我刻苦铭心、心生希望。也正是这“一百遍”,让我从王老师身上学到了认真、谨慎、细致,后来的学习生涯和工作经历中我一直试图时刻保持这些优秀的品质。当时,我那幼小的心灵竟然还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暗自下决心,长大了要做一位像王凤玲老师这样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如今,我走上工作岗位也已16年,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大学教师,从事的工作和“语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取得的业绩也都和“文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想,两位语文老师的付出和点拨对我而言确是人生之启迪啊!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我们在学校的时候,正值八十年代后、九十年代初,自己也所谓是“80后”大军中的一员。当时在物质相对并不富足的年代,现在看来,我们的课余活动竟还比较丰富。运动会、越野赛、球类比赛、作文大赛,年年举办,同学们都积极参与;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年年表彰,同学们都你追我赶。当时的颁奖大会全在操场举行,只听大喇叭一开始宣读获奖名单时,每个人神情紧张、手心冒汗,就盼着能够听到自己的名字。因为获奖者都可以上台领奖,还是校领导亲自颁奖,全校的老师和同学都可以看见自己,这在淳朴的童心中是何等的荣耀啊!而且,获奖同学还能得到一份奖品,或是一个简易笔记本,或是一个漂亮塑料盘,在和同学、家人炫耀之后都不舍得用,惦记着永远珍藏这份来之不易的珍贵。记得每次参与比赛都名列前茅的我,却因一次作文比赛只得了三等奖,为此懊恼了一个多星期,现在想起来是多么天真无邪啊!

我当时入选了广播站,是一名自豪的校园广播员。广播站每天都有课间广播任务和课后广播任务,我们几个小广播员每次都挺直腰背、规规矩矩地坐在话筒前,以最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热情和尽量标准的普通话,读着一篇篇寓教于乐的短文故事和一则则浅显易懂的寻物启事,仿佛全世界都能听到自己嘹亮的声音。

后来,我还入选了鼓号队,专门打军鼓。每天放学后,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起练习军乐曲。你吹小号、我打军鼓、他打大镲,好生欢喜。有一年,我们鼓号队参加了全区小学的比赛,大家头戴一顶白色大沿儿帽,身着一套白色的老式涤卡服,脚蹬一双白色双星球鞋,精神抖擞、整齐划一,最后竟捧回了二等奖,大家激动地抱做一团,指导老师在旁边笑不拢口,最后还奖励了每人一根三毛钱的伊利雪糕。我们手捧着不舍得吃,怕雪糕化了,又赶紧舔一舔,大家互相笑着闹着,在青涩无忧的童年里徜徉。这次获奖,让稚嫩的我开始懵懂,逐渐感受到团结协作的荣誉,以及为集体贡献力量的快乐。

如今的农大附中,在多年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丰富了内容、探索了形式,创建了以“五大节日、八大板块”为标志的一系列特色品牌德育活动,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在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取得了一份又一份金灿灿、沉甸甸的荣誉。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美好愉悦的小学六年转瞬即逝,一晃数载,大家都已在各自岗位奋战多年,有公务员、有教师,还有医生、警察、会计……但是同学相见,还总是不忘说说母校、谈谈童年、聊聊恩师。情谊绵延,不曾止步,近年来,同学们有的回母校当了老师,续写农大附中人的精神;有的已经为人父母,将下一代送回校园接受母校精神的洗礼。2017年9月,我有幸作为新生家长在开学典礼上发言,回到母校的那一刻,甚是激动与震撼。诺大的校园,曾经破旧的二层小楼俨然变成了窗明几净的五层楼房,路面和墙面还贴满了具有人文关怀的保护软垫,花团锦簇的校园可以看到名人雕塑、警句名言、知识博览和国家精神,到处彰显着祖国文化的气息。转制20年来,母校着力培养了品德修养美、文化艺术美、身心健康美的“三美少年”和阳光大气、自主合作、志向高远的“健美中学生”,努力创建了人人全面发展、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能成才,充溢着爱和生命激情的平安文明校园、洁净魅力校园、运动健康校园和智慧数字校园,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各界口碑。我站在发言台上那一刻,为我自己为农大附中人而感到自豪,更为自己的孩子传承血脉再成农大附中人而骄傲!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我相信,无论走多远,一代又一代农大附中人都没有忘记,也不会忘记充满童趣的旖旎时光、充满活力的母校校园、充满热忱的恩师情怀和充满智慧的人生航向……

上一条:生日笔记
下一条:浩南——写给母校的寄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