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张敏,内蒙古农业大学附属中学2014届毕业生,现就读于东华大学材料系。2005年入学内蒙古农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就读于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学期间获得“学习优秀奖”“卓越工程师”等称号,校旱地冰球队队员。
附中,我最难忘的青春
当我开始写下这些时,眼前浮现出我在附中将近10年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最感慨的是九年前的那个金秋,2010年10月10日,是附中改制的10周年,一眨眼,九年仿佛弹指一挥间,不禁颇多感慨。
从哪里说起呢?那就按照时间点来吧。2005年秋天,我进入了农大附小(当时还未改名),开始了我的九年义务教育生涯,上的第一节语文课,老师把课本上的词语,让同学们一个挨一个站起来读,我操着一口分不清平舌还是翘舌的普通话,轮到我时紧张地把“小草”的“草”字,读成了翘舌,老师眉头一皱,“再读一遍”,我意识到读错了,立刻改正。这是让我最难忘的上小学的第一个“错误”。现在普通话水平离一级乙等只差一分的我,想起当年的小错误,还是会小小的紧张。
我的童年,几乎就是我在附小度过的五年。在一个孩子还懵懵懂懂、不能明辨是非的时候,我很庆幸有母校这样的引路人带领我成长。校训“乐学会学,健康发展”始终贯穿在校园生活的每一天中,它从未要求我们“死读书”,而是在读书认字的同时,更多的给我们自由发展的空间。“一踢一跳”比赛,班主任亲自拿出语文课的时间,在班里教我们这些一年级的孩子们跳跳绳、踢毽子,把桌椅都挪到后面,我们围成一个大圈老师在中间,教我们踢毽子,当时的我们开心啊,因为把语文课换成了“体育课”,大家都要去中间试一试,能连住踢两个的人大家都很羡慕,当时的欢声笑语现在仍记忆犹新,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发现了我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所以到现在,我仍然保持着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当时每年的三月有全校读书节,“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标语我现在还记得,盛大的开幕式,随后几周举行读书笔记、手抄报、阅读之星的评比,是新一轮的浪潮,到了三年级,班级里有了图书角,再后来楼道走廊里学校也给放置了书架,对于爱看书的我,可谓“如鱼得水”,我们楼层的书看完了,有时间还会去别的楼层看书,也是在那个时候,学会了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尽管当时很不愿意写这些,但是现在想来,当时是颇多受益,读书并非只是“读”,而是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上了大学,我几乎每天无事就会泡图书馆。而这些好习惯,都是母校给予我的。
在假期,不论暑假寒假,都会有“小鬼当家”的任务,替父母做家务,体会“当家”的感觉。小时候,父母总觉得小孩子干家务就是在“添乱”,但是有学校的“任务”在先,他们就只好让我去尝试,从扫地拖地,到刷碗晾衣服,虽说我没给父母添乱,但是却把自己“累坏”了。也就是那个时候,才知道平时照顾一家人的任务有多么艰巨,才能够体会做家务的辛苦。所以现在想来,母校真的是良苦用心,当时以为的“形式主义”,现在想来,都是谆谆教诲,让我成为现在的自己。
每年盛夏,最期待的就是校园文化艺术节和运动会的召开,这也是母校算是最盛大和最具特色的节日。在五月份,每个年级就开始排练自己的节目,一个年级的同学组成一个巨大的方阵,在操场上排练歌舞,每次排练完筋疲力尽,内心都要抱怨无数次,但是当六月一号到来的那一天,穿上美丽的演出服,齐刷刷列队走过主席台,阳光照在脸上,努力用最好的状态表演,以整个年级的名义做节日汇报,那一刻,将近一个多月的辛苦一切都值得,也才感觉到几百人的团结起来的那种力量很是动人。当校领导宣布开幕的一刹那,操场上空放飞几百只鸽子,鼓号队开始演奏,五颜六色的气球同时升空,那是当时一个小孩子见过最为盛大的仪式。无论后来我又见过多少这样的仪式,都没有母校六一的那般灿烂。在附中的九个盛夏,记忆里的天空永远那么湛蓝清澈,阳光炙热却令人深爱。
2010年秋,我有幸升入了农大附中,也是附中第一届五四制学生,开始了中学生涯。仍然记的预备班时的小蓝楼,虽然破旧,但是附中火红的校服簇拥下,却也是一道风景。第二年,小蓝楼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红色教学楼,教室宽敞明亮,走廊崭新宽阔,地下还有风雨教室,最上边还有举办活动用的演播室,教室里的黑板也是触摸屏,后来还有科技馆,这让小学部的孩子们很是羡慕,当时在那样的环境下学习,真的是一种享受,感谢母校给我们提供最好的条件。初中的时候,有了学生会和社团,虽然中学的学习压力大了,但是依旧有很多可以放松的机会,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和友谊赛,一次次地增强班级凝聚力。仍然记得初二时候在家属院举办的“越野接力赛”,男女选手交替接力,剩下的同学负责后勤和啦啦队工作,当时作为选手的我几乎是竭尽全力跑完我的里程。也就是这样一个个的集体活动,让那时的三班,成为了一个最团结包容的大家庭。
中学时代面临最大的考验大概就是升学的压力,但是作为五四制的学生,并没有感觉有多大的压力,因为母校已经为我们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四年的学习已经为中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考的体育项目,也早已在预备班开始练习,不仅体育课上练习,大课间学校也为我们开放体育场。严冬里,同学们下课了抱着暖气片迟迟不肯穿外套下楼,被班主任刘老师站在班门口“赶”下去,,寒冷的空气被大家簇拥着,跑起来浑身都散发着热量 ,萧瑟的北方冬天,也因为操场上的一团团火红色变得活跃起来,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体会过那样温暖的冬天,也就是在这四年里,我的身体状态锻炼到了最佳。将近中考,体育部的老师们还专门成立了跳远、跑步的集训小组,那些天的清晨,班主任刘老师和体育老师在操场上陪着我们练习,担心我们训练过度,还准备了面包和矿泉水,现在想来,仍旧是满满的感动。在那段备考的岁月里,我们上课撑着再困的脑袋,也会把眼睛瞪大,认真听老师讲课,咖啡的味道时不时飘出来,深夜奋战,我们还会互发短信鼓励彼此。下午的太阳正对着窗户,学校还给教室装了两层窗帘降暑。临考前各科老师不断为我们做着心心理疏导,刘老师叮嘱过无数遍考前须知,把我们当做自己的孩子般上心。考体育的那一天,当我刚跑完最紧张地800米,抬头看见班主任迎面走进考场迎接我们,眼眶一刹湿润。后来班里将近一半的同学中考体育拿了满分,而我就在那时锻炼出的身体素质,在高中和大学里,体侧都没有低于过90分。中考班里将近一半的同学升入重点中学,没有辜负母校的期望。初三的一年,是收获最多的一年,是为了一个目标最奋不顾身拼搏的一年,教室后黑板,写着的“此时不搏何时搏”,走廊里的宣言墙上,三班的“引领潮流、永争第一”,讲台里一厚沓金灿灿的奖状,都是每一个同学一步一步走出的四年。
九年,大致是一个人一生的十分之一,是附中将我的这九年镌刻成了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总有一些事,现在才能从中悟出母校的良苦用心。洋洋洒洒一些话,还是难表达内心的全部感触,我将它概括成一句:感谢母校!感谢母校,让我从一个普通话都说不标准的孩子,成为现在一名品行端正、力争上游的大学生;感谢在附中遇到过的每一位老师,不仅有着扎实的教学功底,更有熠熠生辉的师德,令我心生敬佩。感谢我在母校度过的日子,是我再也倒不回的、最难忘的青春。
恰逢母校改制二十周年,谨以此文献上,祝母校前程似锦,桃李芬芳!
2014届学生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