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与习俗
寒食节在每年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后的105天,恰好在清明的前一天或两天。因寒食节禁火3天,所以有关活动要延续到清明,民间也有把清明节称为寒食节、禁烟节的,因此寒食节有很多习俗与清明节一样。
据说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大臣介子推追随左右。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逼迫他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介子推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将其葬于绵山,并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中国北方山西内蒙一带有清明时节捏寒燕儿的习俗。
习俗
禁烟冷食 拜扫祭祖 寒食饮食 寒食插柳
寒食踏青 寒食秋千 寒食蹴球 寒食诵诗
我校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师生共同体验传统民间技艺,积极参与蒸制寒燕活动
寒食文化以忠孝为核心的内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来的诚信,是介子精神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民族根祖文化的基础,也是维系民族、家庭团结的道德力量。当今更是聚民心,凝国魂,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活动方式与精神理念。
北方的乡村每到清明节来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蒸寒燕儿,用白面捏成一个个小巧玲珑的各种飞鸟,因为鸟儿主要以燕子为主,所以叫“寒燕儿”。
捏寒燕用的是比较硬的发面,便于成型,蒸熟后不易变形,形象栩栩如生,蒸熟的寒燕再用颜色染画嘴、眼、羽、尾,形成层次分明的色泽对比。
这小小寒燕,从和面、发面、揉面,再到做出不同的花样形状,上笼蒸熟,特别是给蒸熟的寒燕上颜色,每一步都需要细致耐心。老人们将蒸好风干后的寒燕儿,赠送给孙子或外孙,寓意着孩子们长大后能像燕子一样勤劳、灵巧。通过塑形、剪嘴、压制、点彩等工序学习制作当地清明时节的特色面塑。
清明时节蒸"寒燕",这是值得传承的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以此表达人们迎接、祈福春天来临。美术学科组倡导感受我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迎接清明节的到来。我们期待造型各异的寒燕儿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