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附中概况 >> 学校简介 >> 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

内蒙古农业大学附属学校简介

发布时间 :2023年10月31日   编辑 :闫月霞   点击:[]   

基本情况

内蒙古农业大学附属学校前身是2000年1月由原内蒙古农牧学院子弟小学转制为民办体制的内蒙古农业大学附属小学。 2010年6月经自治区教育厅、内蒙古农业大学、呼和浩特市教育局于批准,成为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办学主体,实行九年一贯特色学制的民办非盈利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22年8月经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批准,转制为呼和浩特市直属九年一贯制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更名为内蒙古农业大学附属学校。学校现有4831名学生(中学生1542人,小学生3289人);教职工329人。校园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学校办学条件优良,现有112间多媒体教室,1个录播室,37个智慧课堂教室,4个计算机教室,6个实验室,3个科技文化展厅、1个演播室、1个多功能会议厅、1个200米足球场、2个笼式五人制足球场、8个标准网球场。

办学理念

学校在“乐学会学,健康发展”办学思想指导下,坚持“适度规模、突出特色、精品办学、内涵发展”的办学方针,明确“高质量、有特色、国际化、打造百年基础教育名校”的办学目标,弘扬“爱心与责任、务实与创新”的学校精神,围绕“团结、活泼、勤奋、进取”的校训,实践“立德树人、以德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的育人理念和“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育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构建贯彻落实五育并举要求的动商、情商和智商“三商”协调发展的育人体系。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安全稳定是基础,教育教学是中心”工作思路,坚持精品办学、内涵发展,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利用家长学校平台促进家校共育,通过信息化与智慧校园建设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服务师生家长的能力;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升,努力实现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培养目标。经过转制二十年来全体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培养了品德修养美、文化艺术美、身心健康美的“三美少年”和阳光大气、自主合作、志存高远的“健美中学生”,努力创建了人人全面发展、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能成才,充溢着爱和生命激情的平安文明校园、洁净魅力校园、运动健康校园和智慧数字校园。



育人体系

学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前提下,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五项管理”和“双减”工作,促进健康成长,积极探索构建动商、情商和智商“三商”协调发展的育人体系。

体育教育

学校注重彰显体育教育在动商、情商和智商“三商”协调发展的育人体系中的基础性重要作用,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文件要求,严格执行有关学校的各项体育、卫生工作的法规政策,通过日常体育活动以及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开展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健身习惯与基本的运动技能。

加大体育教育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力度,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重视学生体质健康的氛围。通过公众号、小视频等多种方式广泛传播体育健康理念,使学校和家庭形成珍视健康、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引导家长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是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体育健康工作,以促进学生体育健康常态机制的形成。

学校通过体育课、阳光体育活动、大课间活动等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每年举办一届体育运动会和一次 “阳光体育季”活动。并开展全体师生参加的跳绳月测评和跳绳课外体育作业;开展足球、形体(健美操)、篮球、乒乓球、武术、花样跳绳等体育二课堂;开展足球队、网球队、舞蹈队、武术队、篮球队等训练队训练及比赛;开展九年级师生冬训及晨练;开展全体师生参加的体育活动课及体育特色课。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个性,学校要求教师在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能锻炼方法等基础上,充分满足学生运动需求,本着“人人能参与,班班有球队”的原则,开展系列比赛活动,争取做到教学比赛课课有,运动竞赛常常赛,每月、每学期、每学年都有比赛。如:“校长杯”足球赛、田径运动会、越野赛、跳绳挑战赛、“舞动校园”舞蹈大赛、篮球赛以及体育节等大型综合类活动。

德育教育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奉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聚焦立德树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改革创新,坚持全员德育原则;实行校长负责,教职工参与;实行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

通过开展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领带动全体师生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形成了全员德育的良好氛围。坚持以“内心富足”教育为统领,创建了以“五个校园节日、八个品牌活动”为标志的一系列特色品牌德育教育活动:“五个校园节日”是指紧密结合学科课程的读书节、科技节、英语节、体育节和校园文化艺术节;“八个品牌活动”是指强化理想信念启蒙教育、突出习惯养成教育和提升社会实践能力的少先队建队大会、新学期新打算、升旗仪式班级课本剧、安全文明月志愿者活动、主题夏令营活动、让我们的产品进市场、“小鬼当家”假期见闻和九年级毕业典礼;还有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纪念毛泽东诞辰、烈士纪念日、升旗仪式国旗下演讲和全员参与的班级风采展示等活动。坚持突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开展了团校培训、团员宣誓大会、红歌合唱比赛、军训队列展示、中国近代史知识竞赛、“学习寄语精神·展现青春担当”主题团会、德育学堂、国防教育暨社会实践活动、“关注孩子复课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红宝在线”队前教育活动、“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垃圾分类环保主题教育活动,组织收看线上心理讲座、线上升旗仪式,开展“劳动托起中国梦、让人生更有价值”五一劳动周、“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活动,举办了阳光心态工作坊、“校园之声”广播站、红领巾电台、交通消防安全禁毒教育等品牌活动,同时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组建了美术、棋艺、舞蹈、体育、历史和传媒工作室等社团。

智育教育

汉语言文字为学校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学校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严格按照国家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设置课程。坚持各项教学常规制度,加强教学管理。严格按各科教学规范和学校其他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学活动。着重抓好教学设计和集体备课。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制度。学生期末学习成绩评定,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结合。不按考试成绩、学生名次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

学校贯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制,认真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除开足开齐各种必修课程外,特别重视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书法、心理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特色活动课等,并通过各种制度措施促进这些学科的扎实落实。

重发展校本课程。依托学科教研和其它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学科训练指南》、《优秀作文集》等,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深入开展科学有效的学生多元评价,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完善课程评价制度,推动课程建设稳步发展。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既有利于促进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兴趣特长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发挥。

小学课堂教学工作形成了以语文教学为基础、数学教学为龙头,英语教学为特色,其他综合学科为素质教育载体,"比学赶帮超"小组竞赛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教育教学体系。语文注重阅读和作文兴趣培养,设置了三分钟演讲和三分钟练字等教学环节;数学注重思维和能力训练,设置了“口心算”“趣数演讲”等教学环节;英语注重语言习惯应用训练,设置了“My talk”“one by one”“free talk”等教学环节;音乐掌握口风琴和葫芦丝两种乐器;体育开设了网球课、足球课、形体课和跳绳达标活动等,举办“舞动校园”舞蹈大赛,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和情商动商;计算机课掌握基础信息技术,开展小学科学STEM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美术组开展“小小画笔传递大爱无疆”迎新生美术作品展览活动、联合赛罕区消防救援大队举办“关注消防,生命至上”绘画比赛。同时紧密衔接二课堂开展班主任课、乐高机器人、非洲鼓、街舞、粘土创作、国际数棋、汉字魔方、狸米数学、课本剧、PISA综合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用兴趣激发学生成长进步的内驱力。初中课堂教学工作坚持单元教学、精讲多练的高效课堂模式,通过提升学习效率引导学生和老师一同探索真正的学习。初中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得到高中学校广泛好评,学校被确定为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优秀生源基地。


艺术、科技、信息与劳动技术教育管理

学校设立综合素质教研组,建立学生绘画室、书法室、形体室、练功房、计算机教室等,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和学生科技实践活动场地,安排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服务性劳动和公益劳动,结合生活,进行劳动技术的教学,组织学生参观,指导学生课外学习小组活动等,并配备专(兼)职教师开展工作。

每年开展一次“多彩附中”文化活动月、“青春附中”科技节、“五四成人礼”活动,“活力附中”社团展示节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通过学校各类艺术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力求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学校大力提倡电脑、网络、电视、录像等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建立校园网和教学资源库,大力推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以信息技术为纽带,科学管理学校,规范制度建设、科组建设、创新教研模式、引导教师实践、深化反思机制,从而促进学校及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教育管理

学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心,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工作依据,服务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开展工作。心理辅导教师运用有关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个别或团体辅导解除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以改善和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潜能的发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同时,实行家校共育,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文化交流

学校于2022年和新城区34中、爱民街小学结为分校挂牌合作办学单位,派出骨干教师和管理团队前往34中、爱民街小学,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提升34中、爱民街小学办学实力。并与杭锦旗巴拉贡学校、乌拉盖管理区教育局结为合作办学单位,建立了师徒结对机制,开展了线上教学研讨活动,线下跟岗与视导工作、假期培训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学校将不断加强与合作共建学校的交流互动,通过各类教育活动让我校教育理念能够落地生根。做好合作共建学校的“走出去,请进来”等对接工作,高质量完成合作共建既定目标。

学校重视与高等学校开展合作交流工作,为学生成长开拓新领域新平台。目前已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职业学院等高校建立联系,邀请高校优秀学生走进我校,承担学生社团部分工作。同时,将农大草资学院知行馆、生物实验室、兽医学院等九个优质场馆设为参观研学点,开拓学生社团、二课堂及兴趣课视野,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学校还着力整合社会资源,与各类场馆合作,为学生拓展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平台。目前已经与内蒙古展览馆、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内蒙古华侨联合会、齐•宝力高马头琴学校等社会机构保持密切联系,组织一系列有助于中小学生成长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体验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农大附校将与多方共同努力,把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办学经验、校园文化精神等向周边区域辐射,以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助力呼和浩特市“宜学之城”建设同时强化与周边盟市学校合作,不断拓展合作资源、提升合作影响力。

教师发展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发展,紧紧抓住师资队伍建设“牛鼻子”,扎实推进“农大附中名师工程”和“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引领并建设了一支富有事业理想和教育追求的教师队伍。通过法律讲座、谈心谈话、演讲等形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依法执教意识;派出多名骨干教师参加了教育国际化、学校内涵发展、课程改革、心理健康、体育课程改革、短式网球教学和学生性别意识教育等各类业务培训;利用寒暑假放假后开学前举办师资培训班,举办了拜师会。建设“教职工之家”,为全体教职工进行了健康体检,组织看望慰问生育、生病、住院、生活困难和离退休教职工,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趣味运动会、基本功大赛、新年音乐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办学成果

学校因教育教学质量好、特色鲜明,连续多年被呼和浩特市政府、赛罕区政府、教育局评为民办教育先进单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全校师生将继续凝心聚力、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坚持精品办学、内涵发展,为实现学校“十四五”发展目标,办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