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庆专栏 >> 校友园地 >> 校友忆事 >> 正文

校友忆事

我与母校农大附小的几个故事

发布时间 :2023年03月13日 16:48   编辑 :闫月霞   点击:[]   来源:

我与母校农大附小的几个故事

宁  静

“一个人在天地间,与一些事情产生密切的联系,再产生深沉的爱,以致到无法割舍,这就是一种宿命。”余秀华在她诗集的结尾这样写道。

——引言

2002年的春天,我随父母从城北搬家到城南,也从之前就读的学校转学到了农大附小。

当时位于家附近的小学有好几所,但在择校的时候,我并无太多犹豫就选了农大附小。这既是由于农大附小优秀的学风学纪早已声名远扬,也是因为被我当作楷模表姐正毕业于此。我渴望成为如表姐一般优秀的人,便也来到她曾学习过的地方,这一呆就是两年半。

时光荏苒,如今,距离我小学毕业已过去十五年了。但在这十五年里,身为农大附小学子的荣耀感却一直伴随我成长,从未远离。值此母校建校60周年之际,我将通过我与母校之间的几则小故事,来讲述母校对我的深远影响。

故事一:高考作文乌龙事件

时间:2004年1月

地点:文化商城骏马书店

OS:“高考作文?那不就是为了考高中而写的作文嘛!”

要说整个中学时代,哪门课几乎没令我发愁过,那一定是语文课。因为早在小学时期,我就已经在“备战高考”了。

从小我就热爱阅读与写作,几乎为它们投入了我全部的课余时间。所以每次考试,我的语文成绩总是在所有科目里一枝独秀。转学到教学水平顶尖的农大附小后,我明显感觉自己的数学和英语跟不上班级的进度,但任课老师们并没有因为我偏科而批评我,而是不断给予我帮助,带我“扬长补短”。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常在课堂上提问我,并在课下耐心为我解答难题;语文老师也在写作方面不断指导我、鼓励我、肯定我,督促我继续精进写作水平。

记得六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去逛书店,看到书架上摆着一本《高考优秀作文集》。当时的我还不知道“高考”是什么意思,只根据字面意思理解:“高考作文?那不就是为了考高中而写的作文嘛!”我想,作为一个毕业班的学生,我确实不能再停留于当下的写作格局了,我应该向初中生看齐!向那些准备考高中的初中生姐姐们看齐!

于是,我如获至宝,当场将这本作文集买了下来。在接下来的半年里,我以这本书为标准,有样学样地模仿起里面文章的立意、结构、思路和言语表达方式来。有时老师安排了作文题目,我会先翻翻这本书,看看相似的命题下,有什么更深刻或更新颖的角度可以切入。从最初的生涩,到渐渐顺手,再到可以不断从中获取灵感,我明显感觉自己的眼界被打开,写作文也从完成作业,变成一件令我无比愉悦、乐在其中的事。

直到几年后,我才知道这本书原来为高三学生准备的,远远超出了我当时的需要。但这场乌龙事件,却意外地令我的作文水平大大提升一个台阶,也为我带来一些学习与生活方面的感悟:在走出舒适区的过程中,比起自知之明,有时“傻乎乎的勇敢”反而会为你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收获。

故事二:国旗下的演讲

时间:2003年3月

地点:农大附小升旗台

OS:“台下的人不管我认识不认识的,今天一律都是都是大白菜!”

高二那年,我参加了校广播站的播音员选拔,并以较好的成绩顺利进入广播站。尽管播音主持本就是我的爱好,但要是在几年前,这可能是我根本想都不敢想的事。

人如其名、脸皮极薄的我,最怕的就是当众讲话。但我的小学班主任李老师在这方面可没娇惯着我。最初是在语文课上,她经常叫我起来回答问题,让我读课文、读作文,也从不吝惜于当众指出我的不足,或和我展开探讨。渐渐地,我从一起立就会手脚冰凉声音发抖,变得不再惧怕被叫到名字,也不会因被问住或者答错而感到难为情。那时我忽然发现,原来自己除了安静害羞的一面,竟然还有大大咧咧的一面。原来在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也没那么可怕嘛!

而正当我对自己的这种进步洋洋得意时,有一天放学,李老师突然拉住了我:“下周一全校升旗仪式,轮到咱班进行国旗下的演讲,就你来吧!这篇文章,回去背下来。”

我当场就懵了,什么?全校?什么?演讲?我没有听错吧?

然而,我“老师您为什么要这样对我!”的呐喊和两行惊恐的眼泪还没来得及奔涌而出,雷厉风行的李老师早已走出十米开外了,并没给我拒绝的余地。我捧着手里老师留给我的演讲稿,在风中几乎要站不稳。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白天,我一边硬着头皮背稿,一边四处咨询意见,亲朋好友问了个遍,向他们请教如何才能完成一场落落大方的演讲,而不是在台上紧张的哭出声来;晚上,我悲愤地问天问大地,为什么,为什么是我!明明知道我做不到的,为什么要选我!

升旗的日子终于到来。直到上台的前一刻,我还望着台下的人山人海心通通跳个不停。我不断给自己做着心理暗示:不用紧张,不要害怕,不可以给老师和班级丢人。台下的人不管我认识不认识的,今天一律都是都是大白菜!

正在我胡思乱想时,国歌响起。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令我内心渐渐平静下来。我回头望着操场上一起仰望国旗、合唱国歌的一千多位老师和学生,突然觉得我不再是一名演讲者,他们也不再是聆听者。我本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我们共同面对着五星红旗,在做一场庄严的讲话。

最终,那场演讲进行的异常顺利。结束后,李老师在远处为我竖起了大拇指。我突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在班级里明明有那么多擅于演讲的同学,在明知我性格内向,有可能给她砸场子的情况下,她依然选择给我这个机会,推着不自信的我迈出了这一步。从那以后,我依然会害羞,会紧张,但我已不再惧怕当众讲话,因为我知道我可以做到。

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在几年后,鼓起勇气参加了校播音员的选拔,克服紧张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并得到了老师和同学门的认可,也让我意识到,培养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也许不一定是教给她多少知识,而是通过不断磨砺她,给她锻炼的机会,培养她的胆魄,磨砺她的意志,树立她的信心,让她成为一个有勇气、有底气的人。

故事三:我的第一桶金

时间:2004年5月

地点:农大附小操场

OS:“瞧一瞧,看一看!比一比,算一算!我们家的商品最合算!”

如果问我是在哪里,第一次懂得了金钱的来之不易,那一定是在农大附小一年一度的“让我们的商品进市场”活动里。

“我们的商品”指的是学生们自己提供的闲置物品;“市场”安置在学校的后操场上。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公司”,起个响亮的名字,设计好看的商标,再把课桌椅搬出来,拼成摊位,摆上各自从家里拿来准备出售的玩具、图书、文具或生活用品,时间一到,这市场开业了。

为了让自己的商品吸引到更多的买家,同学们可以说是使尽浑身解数。不管他们平日里是淘气还是文静,在这时都统统顾不上形象了,把自己扮成小商贩的模样,学起了巷子里各路的吆喝声“瞧一瞧,看一看!比一比,算一算!我们家的商品最合算!”。

而路过的买家也不甘示弱,旁边没有了平日里帮自己结账的大人,兜子里揣着刚卖东西挣的几个还没揣热乎的钢镚,眼前又全是自己喜欢的玩意儿,终于,十岁不到的小娃娃也开始学着讨价还价了。

一天下来,有的小朋友收获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有的小朋友得到了自己心仪的玩具。虽然大家一个个累的小脸通红,但脸上都洋溢着心满意足的笑容。

我一共参加过三场“让我们的商品进市场”活动。尽管这只是一场趣味游戏,远不及真实市场那般残酷,但已经让年幼的我感受到了金钱的来之不易,体会到了父母挣钱养家的艰辛,开始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与此同时,我也懂得了要用一分耕耘换取一分收获,要靠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

母校给予我的影响当然不止这些。语文老师对于字体的高要求,让我练下了一笔常常被夸赞的字;学校让懂得读书的重要性,故阅读已成为我多年的习惯;小学结识的朋友们直到现在还保持联络、互相帮助;学校的校训“乐学会学,健康发展”也一直是我人生的座右铭。

研究生毕业后,我回到了故乡,在母校旁边的单位工作。每每上下班,总能有身着农大附小校服的孩子们从我身边结伴走过。看着他们,仿佛看到当年的我们——那般乐观向上,朝气蓬勃,被母校和老师们用心培养着,浇灌着。

我想一所优秀的学校,也许正是如此:她不光能带领她的学子们学习知识、接受教育,更会用学校的好氛围与好名声,给予学子潜移默化的正能量,并在日后的许多年里,支撑起他们一部分的自尊心与自信心,陪伴他们成长,成熟、成人。

最后,衷心祝我的母校农大附小六十岁生日快乐!我永远爱你,永远以您为荣!母校是我人生的地基,是助我起航的风帆,是我前行的指明灯,更是我心永恒的归属。


上一条:追忆似水年华
下一条:我们之间——致母校农大附小改制二十年校庆

【关闭】